畫圖相關書籍小評

這是最近幾年讀過的畫畫相關書籍小評,許多是簡體書,有興趣可以去台北的天龍書店二樓看看,因為最近幾年大陸代理的日文教學書籍有許多都很棒,價格也不錯:

日本漫画名家的艺术世界1

代理日本Comickers Art Style,出版於2005年。第一部分是一一介紹各種畫材(如水彩及麥克筆)並請名家一步步示範上色方法。當中最有名的當然就是由大暮維人繪製的封面 圖。第二部分則是到處穿插的插畫家訪談,如村田蓮爾等有知名度的人物,可以讓讀者了解這些插畫家頭腦裡到底在想些什麼。第三部分是構思漫畫的教學。最後則 是讀者投稿的評論。
整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5歲之後漫畫出道是十分困難的」這個十分嚴苛的評論。也許這就是業界的現實,但是不得不讓我聯想到「本書只賣給25歲以下的人喔」。

動感 Comic 素描我最行!

本書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是人物的描繪,算是間單明瞭,並加上十分詳盡的肌肉構造圖,不虧是專業動畫家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二部份著重於取景鏡頭,一般的書會告訴讀者使用透視跟消失點來營造真實的畫面,不過這本書反過來告訴讀者說為要達到電影般的鏡頭,使用遠景鏡頭(消除透 視)才會更真實。這部份算是十分寶貴的資料,這應該只是在電影攝影相關教材才會看得到,所以出現在動漫參考書算是十分寶貴的資訊。
作者是已經到導演等級的專業動畫師,所以很多觀點十分獨到,十分推薦一讀。

漫畫企劃講座2

透過兩人對話的方式討論各篇投稿作品的優缺點,分析應該能有所幫助。投稿作品品質約在同人誌上下,所以評論的語氣也不是以「商業化的週刊連載」為前題,而是更多鼓勵新手的寬容角度來看帶作品。
對話的方式雖然輕鬆,但是也導致有些部份用了更多的字數來說明。

漫画人物CG技巧提升版
最於使用電腦繪圖的初級至中級者來說很有用,主要注重於著色的部份,包括人物以及背景兩大主題。有些例子有些簡單或者難理解,但是總體來說是個很好得系統性教材

簡單十步!教您學會畫漫畫
涵蓋故事構思以及真正的漫畫製作,也包涵了畫材介紹、投稿發表甚至是職業漫畫加的生活之類的資訊。是本很全面性的漫畫初學者用教材。本書只注重於漫畫特有的知識,而沒有包含關於人體構圖或是透視之類等美術通用的知識,適合對美術有基礎,想往漫畫故事發展的人閱讀。
非常深入的是介紹各種品牌的畫材特性,像是圓筆尖就介紹了五款品牌。對於想成為職業漫畫家可能是很棒的資訊,但是對新手來說也許有些走火入魔。
由於涵蓋的範圍很大,所以故事構思方面也只是大略的提到重點,畫畫方面也比較沒有細節或撇步之類的,可能需要找些其他的輔助教材加以補充。
有幾個漫畫家(包跨大暮唯人)的製作步驟講解以及簡單訪談。比較有趣的是某篇漫畫從草圖一版,二版到完成的比較講解,可以瞭解職業漫畫家對於構圖修改的想法。

漫画的创作/故事情节篇/卡通漫画绘画技法
關於改版出版的方面:翻譯很差,不知所云的地方不少。而且有些地方插畫似乎放錯了位置,或者是改版的時候弄出許多小錯誤(像是漫畫舉例的部份左右對調)最後關於劇本的寫作方面因為是手寫而沒翻譯,十分偷懶。
關於原來內容的方面,本書是以劇本內容為中心的。書中空白地方不少,也有很多沒有意義的插畫來佔空間,其實應該作成小本的更薄的書才是。分段的地方也有不少的混亂,標題跟內文有些不搭的地方也不少。順序上更是沒有好好安排。
內容比較偏向於傳統一般漫畫的劇情發展,所以最好不要全盤接受,而是邊讀邊思考這些是否適合現代的眼光。
本書零零散散提到的一些要點或者提醒還是有可取之處,只是感覺不值得花錢買。

書的封面:經典文學篇

之前在另一個 BLOG 小小討論了書籍的封面設計,我個人較喜歡即簡抽象風,太過現實的封面對我來說有種扼殺經典文學的想像空間的力量。

首先來舉一個大家都比較知道的例子:魔戒之王 The Lord of the Rings ,這個於 1954 年出版的奇幻小說,不但成為經典,也是開創出「奇幻文學」這個領域。日後改編的電影,更是讓不讀小說的人瞭解到了奇幻作品的魔力。這本小說因為經歷了五十多年的歷史,數家的出版社,還有無數次的再版,封面版本的數量也是十分眾多。

以下的三個封面是我擁有的版本,而實物又比這裡的圖還要高級一些。設計採全黑底,書名以及作者名字其實是銀色的,而中間的圓圈周圍的插畫是採用部份上光的方式隱隱約約地描繪出來。插畫本身是由作者拖爾金自行繪製,結合了他創造出的各種語言(例如精靈文),還有故事本身具有象徵意義的符號等等。附帶一題的是,這種封面其實也有數個版本,像是有塗顏色,或者是純白色的紀念版。嗯,讓我想到了某個 G 字開頭的公司。

PhotobucketPhotobucketPhotobucket

台灣的讀者比較沒有眼福,因為大眾接受度的考量(奇幻文學雖然比較普遍了,但是編輯們對於銷售量還是得戰戰兢兢的估計),所以採用了電影劇照的封面。個人對於電影劇照的封面一向不大喜歡,如果原著就是電影的話那還沒關係(不過從電影改編來的小說通常不大值得讀),但是如果原著是小說,後來再改拍電影,最後又因為電影的風潮重出電影版的封面,我就很不喜歡。首先,故事本身需要運用想像力的部份被電影的畫面給牽制住了。第二,電影劇照或者海報的設計通常不大看重系列作的一致性(這是個人微妙的感觀)。最後,電影常常需要改編劇情,導致很多人發現有著電影封面的小說本身其實跟電影很不一樣(例如機械公敵或者是時光機器)。

我要舉的第二個例子是一套叫做 Voyager Classics Collection 的系列,包含了科幻以及奇幻小說的經典。當初買書的時候,在特價書堆中,發現了幾本這一系列的書,最後買了這幾本:

Stephen Baxter: The Time Ships(時光之船)
Photobucket

Issac Asimov: I Robot(我,機器人)
Photobucket

兩本都是經典,其封面的設計採極簡風,暗藍底色搭配銀色書名以及插畫,下方有透明的上光寫著 Voyager Classics ,隱隱約約地說著「看!這作品可是經過我們編輯們認證的經典呢」。

這個系列既然有著「經典」兩個字,那當然少不了魔戒啦XD 以下是魔戒在這個版本的封面:

PhotobucketPhotobucketPhotobucket

科幻類的小說,在國外通常都是先出很大眾的封面版(例如太空船呀,星球呀,機器呀,穿著太空衣的人物呀等等),這種封面對我的感官來說是很廉價的,不過台灣的讀者很多時候是很幸運的,會有經過特別設計的封面,例如時間迴旋(/)或者是機率遊戲(/),讓書本的質感增加很多。不過新的封面包裝就像是糖衣一樣,有時候讓我吃到好吃的糖(時空),有時候讓我吃到難吃的(機率)。

最後要提的,是 Faber and Faber 這家歷史悠久的英國出版社。這家出版社出的書偏向純文學,像是詩或是散文等等。其中最讓我難忘的封面就是這個:

William Golding: The Lord of the Flies(蒼蠅王)
Photobucket

蒼蠅王描述著一群少年遇難漂流到一座荒島上,並以其描述人性的黑暗。這本小說在文筆或者是探討的主題上都能稱得上是經典,常常是中學的指定閱讀書之一。這本封面有著簡單的黃色底色,配上有莊重感覺的字體,還有下方有特殊意象的符號(眼鏡),十分的典雅。

總結來說,對於文學經典,典雅的封面更有收藏的質感。而簡潔的設計同時也比較容易套用在一整個系列上,因為簡潔就等於有彈性,這對於作品各自風格不同的套書來說,比較合適。

不過對於新書來說,這些設計風格還是不適合的。一來這種封面通常會讓人聯想到深澀難啃的純文學而卻步,二來只有幾種顏色(可以說是單調)的封面本身也比較吸引一般人的目光。不過對於新出的書,我還是覺得抽象(非照片)或者是插畫類的封面能流傳的更久。我能舉的例子有克利絲仃新版全集,二十四個比利,還有哈利波特等等的封面,不過這就等我哪一天想介紹的時候再說了。

最後,お-23是我看到的一個設計師,他用惡搞的方式為許多動畫設計了小說的封面,風格抽象又有趣,動畫彷彿一變變成了世界經典名著一樣,有興趣的話請註冊個 Pixiv 帳號去看看吧。

延伸閱讀:
Twinkling of an Eye in Akashic:書的封面

2007台北之旅

這次台灣之行蠻棒的,不過行程最緊湊,最自由,最累也最豐盛的一次就是去台北啦。首先是去台北當代藝術館參觀,目前的主題是跟人造皮膚,的確是讓人有蠻多特殊的想法,像是特異的建築結構,皮膚與品牌的結合,各類新式的服裝(包括一件能轉變成帳棚的雨衣。其中最異類的有仿人的乳皮所織的足球,以及很特別的內衣(這裡不多說怎樣特別)。

接著我就去了故宮博物院了,很幸運的搭上了公車,也在人擠人的公車一路坐到了故宮正前方。我去故宮是為了目前在台灣炒的很紅的大英博物館特展。雖然他說我的外國學生證不能拿來當優待,但是正巧我的手機是中華電信的,所以還是拿到了便宜五十元的優待票。(其實平常浪費的比這裡省還要多太多了,所以也不應該拿出來炫耀的啦XD)裡面為了保護各類文明結晶,所以暗暗的。人擠人,每個區域的排隊也常有人會插,所以中間就索性站在遠方快速看看。不過最後還是排了看木乃伊的隊伍。那個隊伍超長,從石器時代的斧頭一路看看看看到歷史課本裡面出現的某某石碑(黑色大石頭上有刻三種語文的),然後是埃及各類出土文物以及木乃伊。在這個展覽中呆了四個小時,所有文物都KO過一遍,所以算是值回票價,徹底的浸淫在八千年的文化精華中吧。可惜現在記起來的也只有一些些而已。

在故宮之後(下午四點),想說一定要去台北市立美術館看一看,結果發現故宮沒有公車到那裡,只好搭一斑回市區的。哪知道過了河以後,突然發現窗外有個牌子寫著左轉去XX兒童樂園。市立美術館旁邊不是有一個嗎嗎,還是說有另一個類似名字的兒童樂園?我就抱著賭一把的態度在下一站下車,往左方奔去。結果還真是蠻好運的,走了不久我就看到了圓山捷運站,所以又省了時間以及公車錢XD

美術館因為是週末所以免費入場(又省了台幣三十呼嘎嚇嘎呼嘎嚇嘎),其中最令人注目的無非是蘇新田的循環畫展,其中他探索循環畫的各種樣式,如何能表現三度空間的循環,甚至連他的如合理解循環概念的教學圖解都印在三個人高的牆壁上。更令我敬佩的是他畫的量也多,讓我看也看不完(好像有句成語形容看不完這種情況)。這位畫家更有趣的是他繪製了一幅"世界歷史年表",從遠古時代到今日,而且還特別體貼的把一般人會錯認的地方加註,這個不親眼看到是不會發出慧心的一笑的。有空各位去看看吧。他真的是很厲害,要鑽究就是要研究的很徹底,讓人有種「太GJ了,你還真的作了這樣的東西出來」的感覺。

交大建築研究所在最頂層的展覽蠻不錯的,想是把傳統建築風格融入現代建築中,並把不同程度的融入作分類。也有戴上3D眼鏡就能自行遨遊於設計好的世界中。而李石樵百歲紀念展也很有意義,看著這位畫家從早期融入社會的油畫,到 Cubism 還有到老年一張張的裸女圖,讓我試圖思考了他的想法一陣子。(我膚淺的問題是,他畫了這麼多張裸女圖,而且很類似,不會覺得累或是無聊嗎?)

美術館的大廳有台灣設計展,在那裡我看到了許多GJ的設計。像是把鏡子跟點痣圖結合起來,這樣你就可以拿起鏡子照著自己,並看看臉上的那顆痣會不會讓你升官發財。更神的是把碗呀,碟子呀杯子呀設計成當他們組合起來的時候,就會出現國寶花瓶。設計跟台灣本土化亂又俗的有力結合起來,非常好玩。

我是在下午快六點出門的啦,你以為我就會這打道回府嗎?當然不是啦。我在走在前往捷運站的路上,聽到中山體育場傳出了廣播聲。於是我就給他 Detour 了進去了場內。原來是中華隊馬上要足球PK某某東歐國家了。於是我就隨地找地方坐,看了生平的第一場球賽。不虧是國際友誼賽,廣播員一一唸出了兩隊的隊員的姓名以及翻譯,然後就看到足球員上了場前,大家起立聽國歌,開始比賽。雖然是免費的,但是只有很少人看。但是非常溫馨,因為會有一些父母帶小孩子來加油打氣,還聽到「穿白色的還是穿藍色的是中華隊呀?」「中華加油,XX漏油」這樣可愛的話。中華隊打的很用力,一開始就能聽他們激動的大聲喊來喊去,跟中山足球場的特色~飛機常常低空飛過~互相對應。雖然我只看了前面一點點,但是還是非常感動。

接下來則是去光華看看,買硬碟,買書,去師大找我妹吃滷味,結束了我那一天緊密台北之旅。怎樣,你能在一天內過的比我還要充實嗎?

台北遊 第二日

一大早起來,打理打理,下樓吃頓早點就出發了。我原本以為現代藝術展在當代美術館,所以坐到台北車站下車以後就走過去,結果發現其實展覽是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只好回頭搭捷運到圓山站,爸爸要我帶的傘真麻煩,結果兩天都沒下雨,白白拎著像是累贅一樣。穿過公園後終於來到市立美術館,其中比較好玩得是看到柯賜海的箱形廣告車,其車如其人,被木板覆蓋住,上面有一堆字,宣傳選舉立委,用可愛的語氣廣告自己的店,以及流浪狗之家之類的東東。可惜車是空的,停在一旁,不知道此位奇人又到哪招搖去了。

進入美術館付了30元然後寄物以後,開始進入參觀雙年展。 先是看到一批跟流浪漢的住宿問題有關的作品,講述是數家們怎樣幫他們打造一個家,還有把各種建築廢物排列在地上供人參觀。其中一句話蠻有趣的,好像是這樣說:流浪者並不是因為制度不全而造成的,而是因為它就是一直如此。另一句話則是:但是住在房子裡是人權的一部份。這一部份的藝術雖然不是很藝術,但是倒是令人深思。

展覽的另一角則是介紹台灣的飛碟教,由一排電視繞著一個圓放著,參觀者可以進入這個原來觀看種種有關於飛碟教的事情。中間還有飛碟教傳教手冊可以拿取,真是有趣的緊,手冊很高級,也很色彩鮮豔,裡面的詭異文字敘述更是說得胡理八拖的,什麼“台灣是文化的起源,巨大的UFO接收器。會相信的人也真是糊塗透了,不過這個宗教倒是傳到美國去了。一旁有個影片藝術,著實好玩,表演者在意個場景拿出一件特殊衣服綁在腰間,用特別的方法穿上,然後走到下一個場景,又拿出一套不同的衣服,穿上。場景中還不時的假裝是那個場景的人員,服務一下。很有創意。

其他的我都不大想說,因為不大欣賞,也不大記得。就這樣我下到了地下室。

地下室有個特展,是慶祝一家歐洲的銀製品店一百週年的展覽。裡面以四季為主題,以顏色以及牆壁柱子給人四季的各種感覺,甚至連氣味都出來了,把銀製品襯托的很完美,著實厲害。該為創辦人很早就離世了,但是這家公司在全世界都有分店,製造的高級刀叉,瓶子甚至是項鍊手錶都給人一種高貴的感覺。

二樓有個剪紙藝術,四壁有由剪紙協會在中國各小村莊蒐集一般平民剪出來的樣本,中間則是一幅幅超大型,超困難的剪紙傑作。想不到剪紙中還有這麼多個傳統符號能夠被運用以及組合,而且還能保持紙的完整性,令人驚嘆。二樓其他比較有印象的是把長芽的馬鈴薯跟有些恐怖的音樂合在一起,像電影一樣的大螢幕暗房中撥放。至於作者想要表達啥,我就不大理解了。

三樓比較好玩,有奇怪新衛的施工忠昊的現代藝術,腳踏發電電燈桌,奇怪的類似建築的圖片設計藍圖,無國度宣傳海報,無國度系列叢書。他本人設計的玩偶,總統大選時曾經秀出來的大型綜藝福德宮,雜七雜八的都出現了。作者的惡搞功力也許跟ACG沒關,但是卓實令人佩服。有興趣的人可以到無國度去看看,這個人是來真的XD。還有個特展,那位女性藝術家到過日本學習過,比較偏向好像是玻璃的藝術,些許幾何的造型以及創意令人驚訝。其中讓光線跟玻璃配合的而創作出的發財樹真是厲害。

最後一個展覽是黃盒子特展,有別於西方的白盒子,黃盒子特展想展現的是東方藝術與室內擺放的方法,以便讓觀賞者更能融入藝術中,並讓藝術作品融入居家環境。其中很多理論對我來說都蠻新奇的,於是記了一些下來。

這樣子結束了市立美術館的旅程,我撘了公車回到了台北車站,不知道是誤會還是怎樣,約好的人中午沒打電話過來,我在人擠人的光南逛了逛,看到另一堆$488的Ever 17,然後在燦坤逛了逛,覺得無聊,又很累,就給他坐車直接返家啦。

台北行結束了,有些累,也沒大敗特敗,算了,還剩下四個禮拜,到時候在說吧。

台北當代藝術館

這次的主題是 華人建築設計 ,讓很多個設計師自己佈置介紹自己,
感覺還蠻不錯的,只是名字我都沒記起來。
最好玩的是二樓,那個 十四口 (還是十二口?) 的現在藝術,真是讓我嘆為觀止。
巨大的黑色紙牆圍繞成一個封閉區域,牆上一句句在台北產生的文學名句。
有些正經,有些搞笑,超級好玩,內部的地板上由報紙鋪成,但是卻有一種很舒適的感覺。

裡面記的最好玩的話是:

一面寫著〔總統,你又錯了〕
另一面也大刺刺的寫著〔我將東山再起〕

還有這句頗為傳神

〔當年毛澤東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把國號也取成中華民國,不然我們就慘了〕

真是太好笑了,這些有趣的句子,讓我對台北的文學更感興趣。真是強烈建議。

另一個好玩的是把家具用鐵絲一圈圈的捆起來,然後擺放好後把木製家具燒掉,
而鐵圈則留了下來,實在有趣。

一旁的特殊建築體也一樣,由像是十幾隻像是畫架腳的東西組成的高聳大架子,
每支架子都不是直的,而是像一個木製機械結構體,但是組起來後業很平衡,

50元,要去台北車站旁邊的人,去看看吧 :)